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走遍神州
文章来源:中华行知网  发布日期: 2002年2月2日
微雨醉西塘
无以为家

  春节之时,受了旅坛S207等人的诱惑,欲往西塘,但又惧如织人潮,毁了心中水乡那一潭清幽。而今三月,孟春时节,花含苞,水正绿,遂邀两新友,拣了周末,同游古镇。 

  由两年前独游周庄的经验,水乡唯有晨暮可观游。晨昏时分,光影迷离,粉黛屋墙,加上此时人影稀疏,便可渐近佳境。所以在水乡是定要宿一夜的。 

  由上海至嘉善,再至西塘,一路或小雨沥沥,或灰云漫天。水乡的屋与桥,廊与阶,也漫在了淡灰色的调子里,感觉午后即欲近暮色。 

  景色不似旧日曾见而印于心头的,不是那种强烈的水光与屋、桥之影荡漾起的卷轴。西塘河道稍宽,傍水一侧是老屋,窄弄,另一侧是随河水蜿蜒的廊,廊接着屋,靠水悬着灯笼。眼前的景本似在淡烟中,被廊下延绵的红绸灯笼所点缀,又现出些许生动妩媚之色。 

  西塘的下午,总还是免不了一阵阵从大旅行车中涌出的噪呱人群。人群的来意看来就是扫荡:扫荡小店柜台上的八珍糕,荷叶粉蒸肉,扫荡各式俺看不懂的饰物,扫荡导游喇叭里音调刺耳的解说。 

  同行两友皆为小MM,其中一个似乎是永远搞不清楚北在哪里的,但会甜甜地去问路。另一个生在水乡,善找人拉家常。只是苦了俺,难找机会安心拍几张风景照片。她们总能变出或找出各式可吃的东西,而且其中多半都是俺平时从未打过主意的。比如,在双桥(永宁桥和安境桥)边买油炸臭豆腐,串起来象糖葫芦,边走边吃;在鱼市端头的菜摊买硕大的柚子,然后将其塞进俺空荡荡的40L背包——这时俺知道了坚持原则真是一件很难的事。 

  荡了一下午,找客店。古镇里是没有客店的,据说是不准许开。逛到镇边一悬“旅馆”招牌的旧斋,二楼,女主人指着阴暗的房间,“过一会儿摆三张床就行”——两个MM笑着仓皇而逃。俺暗笑,到了拉萨八廊学,恐怕就少有人讲究回避男女同室而寝了。 

  在城外安排好住宿,分了柚子,黄昏时,共议晚餐之事。“水乡”记得送子来凤桥头有株双叉歪脖树,旁有酒家,“不识路”提议去此吃晚餐。俺在吃上从来无主见,遂有共识。 

  过苏家弄,环秀桥,即走在廊棚下。暮色已紧,行人寥寥。送子来凤桥头歪脖树上挂的酒家招幡已收,老板正待上门板,见我们一行三人张望,便盛情邀请在此进晚餐。正投人意。 

  无风,微凉,重摆方桌于桥头树旁。先有清雅绿茶相待,再有菜单。“水乡”自熟知水乡风味,“不识路”则嘴刁,善品美味,自然能点出菜肴,只有俺跟着沾光。灯忽亮起来了。一行红灯笼照在廊棚里,荡在水影中。俺顾不得品茶,端起相机,跑去觅灯影中的暮景。 


  既归,坐定,却落起了雨滴。俺正叹天不随人愿,不让咱一同消受这佳肴与美景,却悟出廊棚的妙用。几人一起将桌凳移动5米,由岸边桥头迁至廊内。 

  天色已尽黑了。在茶香的氤氲里,灯笼的红影下,听河面雨声变换,看水面碎纹映着的对岸老屋稀疏的灯光,还有店里老板娘约略4岁的女儿咿呀唱着歌谣,我想这真的该是梦中境界了吧。忆起姜夔的词,“商略黄昏雨”。 

  两个MM尽情消受着这时光,聊着,后来渐无语,屋内咿呀的歌声也歇了。世界静极了,只听得见雨声,见着如火的灯笼绵延远去。 

  老板娘端来一壶热腾腾的善酿酒。酒入杯中,浓浓的,入口,暖暖的。这是我第二次喝黄酒,就喜欢上了它。酒略下去,菜渐满桌,有荷叶粉蒸肉,油盐南瓜,肉粽子,清炒小白菜,水豆腐,还宰了只鸡,用半只炖了鸡汤。另有花生米等小菜。粉蒸肉确是美味,又上两块;善酿喝不够,再添一壶。 

  “水乡”毕竟是水乡中人,喝黄酒不声不响,已尽饮两杯(玻璃茶杯);“不识路”虽只浅尝,却也奈不住多饮。贪此美酒,却不胜酒力,俺不知觉中已略感飘然。记得不远处有家小店名“醉芙蓉”,俺以为此三字该用在两位MM身上才对。 

  盘杯狼籍之时,店家出来共叙,说当今镇上的生活,讲隔壁94岁的老太,论嘉善酒厂的善酿,谈红灯笼的来处,自夸门前拍过多少部影片,举行过摄影大赛,又说那门前双叉歪脖树为泡桐,是30余年前家人所栽。 

  夜色阑珊,细雨渐歇,红灯高挂。 

  真是觉得心满意足了,水乡当如此。想想明日还打算在小镇上划划船,再去嘉兴南湖,在古镇水边廊棚的灯影里逡巡一阵后,三个醉影才归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