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19日
镇江初录
东篱小丫


      一、

      镇江大港是我的祖籍。

      说起对镇江的印象,最初是在刚能记事的童年时期,是从对镇江的香醋、酱菜,以及清水螃蟹等这些当地特产中萌生的。当然这当中还牵连着祖父的去世。那时是父母把祖父的骨灰由上海带到镇江老家入殓。而我却因为太小,则被托养在上海的邻居阿婆家,没能去成,终日哭闹不休。

      说来还真不可思议,初次造访镇江老家,却已是我生命的第二十七个年头。二十七年的故乡情,二十七年魂牵梦萦的镇江!

    
      二、

      今年的上半年,我因病辞去了辛苦多年的工作。三月底,清明的前夕,我和父亲欲把祖母的骨灰也迁至镇江,为二老扫墓;当然也欲顺道游览一番,以转换心情。这才径由上海站踏上了去镇江的旅途。

      列车上,为打发辰光,顺带了自考的书去看。对面而坐的是一位老外,见状也拿出了他业务方面的资料,用心地看着。我低声对身旁的父亲说:“进取是没有国籍之分的”。老外大概听见了,看来他起码能听懂中文,对我们抱以友好的微笑,笑得很绅士。

      听说近年来,大港正在搞开发。这令我很期待。

      就这样,一个早春时节,一份久违而期切心情,列车呼啦啦地向前飞驶。看着窗外的一排排的水杉迅速地后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三、

      到得大港,已是晌午时分,日照当头,燥热满身。大港是镇江的郊区。但见眼前尘士飞滚、沙砾扑面,大路茫茫。迎接我们的是家乡的三姑姑。她也是满面风尘。一边欢迎,一边连称这里正在挖士,挺脏。细打听,方知这个搞开发的工事半年前就动工了,只因资金不足,顾而迁延至今,无人插手,几乎搁置。放眼望去,港区四围到处都是大坑小坑,一并黄士飞扬,面积之大估摸着也有方圆一、二平方公里罢。心中顿生落入荒郊野岭的些许不快。不过眼下里正急切盼着要立刻赶赴山上扫墓,以免误了吉时,因而也就随遇而安,认真地爬山攀坡。

      港区的山虽不高,却很崎岖。走路有点儿费劲,出了很多的汗。待吃力地攀上山头,只见家里威望最高的大姑姑早就立在烈日山头,嘱咐着民工开坟破土、准备香火。看着我们一行远来,她满面汗迹却笑容可掬,冲着我们直呼欢迎,嘘寒问暖,不甚殷殷。我立时向长辈问好。旋即跪倒在祖父的坟头,默自祈祷。

      爷爷故去得早,当时我才六岁。二十七年的故乡情思,二十一年的阴阳相隔,不孝的孙女今天终于回来看您了!泪,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呜咽着溢满腮边……。再看看这立坟之所,不甚险陡;跪立之处,竟连个像样的平地都是奢望。回望是处枯木荒山,荆棘满地,唯有与坟相对的一脉长江浊水,遥相作伴。爷爷呵!您一个人躺在这冰冷的坟茔已有二十一个年头,真是凄怆索陌!好在现在奶奶也来了,您该有个伴儿;闲时遥看长江,聊解您的寂寞罢。泪呵,我的伤怀的泪呵,兀自横流……

      办完了正事,回到大姑姑家中。(我们一行先回,大姑姑还在山上操劳坟事,让我们先吃饭。)接待我们的是年轻的二姑姑。笑盈盈地端上地道的家乡菜。新韭炒螺肉、芦蒿炒肉丝、蟹粉狮子头…..,朴素的家乡常,浓浓的家乡味儿、暖暖的家乡情。饭余还有上好的清茶待客,家乡人的好客,让我们,犹让我这个隔寞多年的游子,心中泛起温暖湿润的情愫。
      大姑姑这才风尘朴朴地回家、吃饭。她是家中的值得尊敬的长辈,言笑风生,亲切自然。沙哑哑的喉音里,透着镇江人的朴讷、憨厚、踏实。

      一盏清茶入口,心已然定下来。闲闲地回顾大姑姑的家。老屋,士木结构,中间为正厅,两旁是厨房、卧室各一间。简洁明亮,看起来很舒心。

      漫长的下午,闲着无事,随父亲往里弄走走。窄狭的小路,两边人家林立,却家家房门掩闭。本想是上工未归所至罢,哪知问父亲后,方知是家家有人,成天摆着“方城大战”。“那收入呢?”靠出租房屋度日”。我“哦”了一声,心中不时闪回起初来时所见的遍地荒芜废置的大坑,尘士飞扬、砂砾扑面。惊诧之余,不免平添几分婉惜、几分憋闷、几分失意。

       港区的两大企业,一个是金光纸业,一个就是港务局了。看眷三两部大吊车,不紧不慢地抓着货物,其余皆别无声响,心中亦觉闷然、无趣。

      不过,到了晚上,在港区任开发主任的二叔,邀了一家当地蛮大的馆子,盛宴款待。席间,气氛融融。叔叔还劝我好好将养,来日方长。我们还尝上了在当地也颇为珍贵的刀鱼,真是鲜美无比。而镇江乡亲的好客、殷实,也果真名不虚传。

    
      四、

      在乡亲家留宿了一夜,囿于时间所限,大清早就起身赶路了。顺道去北固山转转,然后返沪。

      大姑姑请我们吃了当地有名的“长鱼面”(即通常所谓的鳝丝面),很鲜。

      送别时,大姑姑在清晨的冷风里兀立良久的身影,至今令人难忘。

    
      五、

      乘24路直达北固山。

      之所选游此山,最初还是看了辛稼轩的《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从这首气贯古今的豪放之音里,充满了现代人的怀古意识、传奇情怀。而“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亦纵贯历史的长河,名闻天下。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城北,扬子江滨,高约53米。系镇江“三山”名胜之一,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著名于世。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北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山上山下的许多名胜古迹,诸如古甘露禅寺、铁塔、多景楼、还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狠石、溜马涧、试剑石及鲁肃、太史慈墓等,均与三国时代的孙刘联盟、拒曹鼎立的史实和传说有关。

      历代诗人墨客如沈括、苏轼、米芾、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穿越时空,给风光壮丽、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许多熠熠生辉的人文气息。

      最难忘却的,还是位于北固山后峰的“多景楼”。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长江三大名楼。此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唐文宗宰相李德裕《临江亭》中“多景悬窗牖”一语。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作《多景楼》诗,称颂该楼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所书这七个字的匾额至今还高悬于该楼门首。

      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底层有诸多工艺品出售,登楼则可凭栏远眺。学着古人的样子,悠悠地登上斯楼,纵目远眺。然而令人遗憾的却是,那时恰逢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草木稀疏,市镇僻陋,唯有远处一脉长江水,滔滔不绝,无语东流……

      今登多景楼,不免有些失望。“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莫非亦不过如此?回顾历代先贤,自是无比欣幸;然而抚今思昔,却又心生无限感喟、万般怅然……

    
      六、

      无意间头脑中又回想起初来时,所见的遍地荒芜废置的大坑、漫卷的沙尘;

      回想起房门掩闭的窄巷中家家的“方城大战”;
    
      回想起港区那三两部大吊车,不紧不慢地抓着货物,其余皆别无声响;

      回想起清晨的冷风中大姑姑孑然兀立的身影。

      ……

      镇江,应该还是大气磅礴的。它有光辉璀璨的人文历史,但这也只是停留在过去。因而她的大气里似乎映刻下停滞和保守;

      镇江有奇峭清丽的山川,有好客淳良的民风。但与此同时,亦似乎免不了鄙陋和惰性。
    .
      也许,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镇江似乎有点儿闭塞而耽于发展、沉稳而不思进取;也似乎不紧不慢,一点儿也不在意时代昂首奋进的生机和步伐。

      哦。二十七年的故土情思,二十七年的殷切盼等,留下的却是无由寄达的哀婉和挥之不去的怅茫与失落。

    
      七、

      蓦然间,眼间又一次展开一帘心幕:

      送别时,大姑姑在清晨的冷风中孑然兀立、殷实朴讷的身影。

      感动、酸楚、失落、幻灭……

      辰光,已近黄昏。

      带着万千思绪,匆匆然,我们踏上返沪的归途。

      但是,我还心存期望:期望来年,家乡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