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是一个勇敢坚毅的民族,千百年来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斗争的经历,锤炼出这个民族性格的刚性和韧性。在历史上,水族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潘新简 潘新简(1820—1869),水族,荔波县九阡里梅采村人。咸丰五年(1855年),水族人民在潘新简等的领导下,举行起义,鲜明地提出“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号。咸丰八年到同治五年(1858—1866),太平军进入黔南地区,给起义军很大的鼓舞。潘新简的起义军与苗族起义军张秀眉的部队积极配合,水族起义军以九阡为根据地,建立了农民政权,威震黔桂边区。潘新简领导的起义坚持了十八年之久,给腐朽的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潘新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水族历史上规模最大,响应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农民革命,充分表现了水族人民不畏强暴,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
吴朝俊 1906年,都匀内外套水族人民在吴朝俊领导下,联合布依族、苗族等各族人民以“灭洋兴汉”相号召,以反洋教为起点,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曾一度打入都匀府,成为贵州大规模反洋教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谱写了近代各族人民联合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篇章。
邓恩铭 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同志曾是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烬美一起,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恩铭同志是13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代表。会后,他成为中共中央直属的山东区支部领导成员之一,一直在济南、青岛、淄博、张店等地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和工运工作。1922年1月,邓恩铭作为中共成员之一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其后,邓恩铭同志曾担任过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等职,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山东各地蓬勃的工人、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项工作。1928年第二次被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他临刑不惧,一路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同就义的同志一起高唱《国际歌》。邓恩铭同志牺牲时年仅3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