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民族服饰

  服饰: 满族民间的装束主要有旗袍、马褂、坎肩、兜肚、皮大哈等。

  1 旗袍 满语称“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满族男子喜穿长衫、长袍、外套马褂,有“长袍马褂”之称。女旗袍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多至十几道花边,穿起来美观、匀称、婀娜多姿。随着社会的发展,男长袍渐弃,女旗袍也不断更新。女旗袍由原来的宽腰身直筒式向紧身合体的曲线、流线型款式发展。改革开放中兴起来的“旗袍热”,使旗袍不仅成为满族妇女的着装,而且深得汉族妇女及东南亚广大妇女的青睐。

  2 皮大哈 是将猪、鹿等大块皮大哈,着上套裤,披上坎肩(马甲),绑上腿带,蹬上毡补救,是满族男子秋冬季节普通的御寒服装。

  3 兜肚,布制、呈鸭蛋型,顶以丝绳于脖颈,中间系于腰际,上边镶有吉祥图案。

  4 旗鞋 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形似“花盆”的,称“花盆底”鞋;形似马蹄的,称“马蹄底”鞋。老年妇女的旗鞋,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一般鞋帮、鞋面都镶彩边或串珠图案。满族素有“女履旗男穿靴”的习俗。官员穿方头靴,平民穿尖头靴,靴子用缎、绸、布、革制成。民间满族男子喜穿“靰勒鞋”,此鞋多用兽皮缝制而成,内絮靰勒草,穿起来轻便、暖和,适于冬季狩猎、跑冰时穿用。

  5 帽子 “顶戴花翎”是有清一代表示官秩的帽子。顶戴俗称“顶子”,顶子上多用各色宝石与素金组成镶嵌物,以示品位,并用孔誉翎、蓝翎等插在帽顶上与顶子相连,故称“顶戴花翎”。这种饰俗也是女真人佩石插翎古习的遗风。 满族不分男女长幼,一年四季都有戴帽子的习惯。男子春夏戴礼帽、伞形草帽;秋冬季戴暖帽,毛皮毡帽。妇女平日则喜戴凉帽、平底帽,老年妇女冬季戴“耳包”、“脑包”等。满族有敬狗之俗,所以禁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

  发式服饰: 满族发式头饰独具特色,特别是满族女子的头饰,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清代,满族服装居“国服”地位,在中国服饰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发式: 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

  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珠坠角,系于辫梢上,随辫摆动,以示美观。满族已婚妇女必须绾发盘髻,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称“高粱头”。其中最典型的是梳“两把头”,将头发束在头顶,编成“燕尾式”,长头发在后脖颈上,并戴上扇型发冠,这种发型称“旗头”、“京头”。

  满族妇女喜鲜花,并喜在头发上插金银、翠玉等制成的压发簪、珠花簪。自古以来满族妇女就重视发式头饰,并且从不缠足,故有“金头天足”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