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婚姻家庭

  婚姻作为人生的一大重要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 清代初期和中期,满族严格遵守“满汉不交产,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婚姻只在本族和蒙古族间进行,至同治战乱后,始与汉族通婚。婚俗一方面承袭了本民族的固有传统,一方面受汉族影响,形成封建创办议婚制。

  订婚 男女到了成婚年龄,由男方请媒人说亲,传送双方“门户贴”,上写本人旗籍、姓氏、履历,谓文“问名”。一般要去三次,每次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能知道成与不成,所以有“成不成,三瓶酒”的俗谚。

  迎娶 吉日清晨,新娘由哥哥护送坐车出发,路遇坟、庙、井,则用红毡将彩车遮一遮,叫避煞神。同时,新郎料从男家出发用花轿亲迎新娘,行至中途,轿车相遇,由新娘兄弟将新娘抱到迎亲轿中。一路吹打,当花轿抬进男家的大门,轿子须从言辞在院当中的一个火盆上抬过去。多面手新郎向轿下虚射三箭,新娘下轿,脚踩红毡,行至院中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也有迈过马鞍,进入新房在堂屋拜天地。拜过天地,新人怀抱宝瓶,进入洞房,在伴娘陪同下,坐于南炕。坐好以后,宝瓶便拿下来,称为“坐帐”。最初,新娘是洞房旁事先搭好的青布帐篷中“坐帐”。之后,为新娘“开脸”,即用线绞去额头鬓角细发(此俗与汉族不同,汉族在娘家‘开脸’更衣打扮)。

  合卺 新郎、新娘并肩坐于炕,至午,行“阿察布密礼”,在新房内铺红毡,设矮桌陈设肉片(丝)两碗,黄米饭两碗。由长者捧饭、肉各一碗至院内神杆前,用满语高声诵念“阿察布密歌”,然后将饭肉分三次抛于屋顶上。新娘、新娘在屋内由迎亲太太喂饭、肉三次。(或捧肉、饭至神杆前,新郎、新娘也同到院内神杆前接肥祝吉。或只新郎一人至神杆前接受祝吉。)礼成,亲朋围观祝贺。至晚,新郎绕屋三次,问“留不留宿?”答曰“留”,则进入屋内,挑去盖头,夫妻并坐饮交杯酒吃子孙饽饽,合喜面。亲朋歌舞助兴,闹洞房,唱喜歌《拉空齐》,尽欢而散。尾声:次日新娘拜见公婆和全家上下。婚后七日,由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拜望,称“回门”。一月后,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对月”。至此,婚礼始告全部完毕。

  育儿习俗 满族称孩子降生为“落草”。孩子一生下来,是男孩则在门右上首挂小弓,是女孩则挂红布条。一天后,用艾叶灸孩子头顶,肝脐,腰,背,祝愿孩子免生灾病。用艾叶煮水洗浴,叫“洗三”。满族有给孩子戴“迷魂锁”的特殊习俗。男孩生下来,将一布制小袋戴地小孩腿上,三天后行剑祖开锁礼取下,由老人祝福后挂于祖宗板的锁绳上,实即满族所供奉之“妈妈口袋”。女孩则戴于脖颈上,直到婚前才行开锁礼取下,挂于锁绳上。孩子出生一月,谓“满月”,亲朋致贺,送大人、孩子衣饰等礼物,主人设宴款待。生子百天,俗称“过百禄”,亲属要给孩子送礼物,舅母、姑母、姨母每家送一个环形馍馍圈,叫“护炼”,由几位老人将“护练”抬起套在小孩脖子上,然后取下,掰成小块,散给过路行人,祝愿孩子长命百岁。满族习俗常特制一装粮食的小枕头给婴孩枕,以使脑后扁平,以此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