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的女性都是不顾家的吗?
|
沈睿
把家庭与工作对立,说到底,是一种男性的思维方式。由于女性走出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内的平衡发生变化,男性们便对不熟悉的私人领域内的变化大声惊呼:女性不可能做到家庭事业两全! 作者:沈睿 知名学者
当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女性,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成功女人”,有名有望,于是她们就成了探寻女性如何成功秘诀的源泉。这些女性也都给了从自己经验出发的回答。比如,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舞蹈家陈爱莲说,“每个女人都应该有成就。这种成就,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她举例说,“当一个称职的妈妈,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就是成就。”陈爱莲表达了对那些觉得自己是平平凡凡的妇女的理解,特别是对那些越来越多的全职母亲的安慰。但是这种故意低调谈论事业的成就,对那些受过教育,很想在工作上有些建树,同时也愿意成为好母亲的女性,未必有很大帮助。
幸运的是,中国女性都是在男女平等的教育中长大的。无论现实是如何不平等,在意识形态上,中国的女性,特别是那些最终能进入大学的女性,几乎都是在男女平等的词汇中成长的。然而,问题也就是这种词汇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很多女性,特别是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女性产生困惑。
我2004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和一些大学生见面。女大学生向我提出的一个集中的问题,是女性怎样才能做到家庭事业都成功。我面对这样的问题,反问,“谁说家庭和事业是对立的?”学生们举例说,媒体上讲某某女模范,往往是为了工作忘了家庭。好像一顾家,工作就做不好了。我当然熟悉这种宣讲成功女人的故事的套路,我就是在这种思维套路的教育中长大的,直到我来到国外求学,来到国外接触很多成功的女性,我才意识到我原来接受的那种把家庭与事业对立的教育,在我年轻时候,对我的自我设想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不懂得家庭与工作并非对立。事实上,一个女性可以既工作成功,也家庭幸福。两者之间完全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破除家庭与事业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把家庭与工作对立,说到底,是一种男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社会分工的思维方式里,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参与社会公众领域,女性主持家内的私人领域,天经地义。现代社会打破了限定女性的深墙,女性也可以走进公众领域,并做出成就。从男性的角度看,他们对女性是否能够平衡两个领域表示怀疑。由于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惯性作用,当很多女性走入公众领域后,与他们共同分担生活的男性并没有相应做出调整。由于女性走出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内的平衡发生变化,男性们便对不熟悉的私人领域内的变化大声惊呼:女性不可能做到家庭事业两全!女性由于公众领域的压力增大,面对公众和私人领域的变化也感到困惑不安,也随着男性叹气,“家庭与工作也许真的不能两全。”有些大众传媒在制造“家庭与工作不能两全”的神话的时候,往往一马当先,故意把成功的女性描绘成对家庭不管不顾的人。比如过春节不回家,让亲人孤零零地吃年夜饭等事迹。且不说她们中有些人的工作的确比较特殊,在大年夜里有必须要做的工作也说不定。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既是家庭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我们需要社会工作,也需要家庭的温暖给我们充电。把家庭与事业对立,实际上是宣布事业或工作的成功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这种思维方式的男性本质,我在上边已经探讨过了。遗憾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声音仍然充斥在部分媒体上,对教育年轻的女性没有什么帮助。
家庭与工作不必对立,要求男女都改变既定的思维方式。女性不必自我设狱,自行将家庭与工作对立起来考虑。
一个在公众领域内得到自我肯定的女性,不见得一定把家庭弄得支离破碎。同样,男性也要调整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男性除了积极支持女性的选择,不应该认为带孩子理家一定是女人的事情。其实,一个男性不见得一定要主外,男性也可以带孩子,管家理家,把家弄得妥妥帖帖的。男女平等并非男女一样。男女平等是说男女都有选择设定自我,实现自我,并受到尊重的权利,不管这个自我与传统的男女形象何等不同。
|
|
|
|
|